墨香园 -清廉治要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19 00:59:33

清廉治要 下载 mobi 免费 pdf 百度网盘 epub 2025 在线 电子书

清廉治要精美图片
》清廉治要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清廉治要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608870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3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51.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00:59:33

寄语:

图文并茂解读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鉴古知今为治国理政增色添彩


内容简介:

本书从国学经典中精选有关清俭廉明的经典句子,并将之分为廉俭至德、节俭养廉等九大类,揭示原典中的廉政理念和文化意义,进而联系当今社会,以有利于促进当下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建设和国家的廉政建设。本书融权威性、可读性、实用性于一体,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养分,提高人文素养和执政智慧。


书籍目录:

篇  廉俭至德

一、廉为治国四维之一

【国学常识】老子和孔子的“无为而治”

【国学故事】崇尚节俭的唐太宗和长孙皇后

【现实启悟】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二、廉俭为治国之至道

【国学常识】晏婴和《晏子春秋》

【国学故事】晏婴拒绝赏赐

【现实启悟】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三、居官以不要钱为本

【国学常识】古代的“上计”

【国学故事】傅昭悬鱼拒贿

【现实启悟】当官要牢记的根本

四、不廉则无所不取

【国学常识】中国历早的官箴《为吏之道》

【国学故事】公孙仪拒鱼

【现实启悟】领导干部要守得住底线

五、当官三字清、慎、勤

【国学常识】上古时代的选人任官制度

【国学故事】崔挺不收美玉

【现实启悟】当官要做到清、慎、勤

 

第二篇  节俭养廉

一、天道以俭为尚

【国学常识】《道德经》中的“尚俭去奢”思想

【国学故事】朱元璋身体力行倡导节约

【现实启悟】不廉无以立身

二、俭于嗜欲则德日修

【国学常识】李世民和《帝范》

【国学故事】诸葛亮的财产公开

【现实启悟】惟俭可以助廉

三、水清则挠而不浊

【国学常识】六尺巷和《聪训斋语》

【国学故事】司马光悬条幅拒贿

【现实启悟】为官当清廉如水

四、不义富贵如浮云

【国学常识】《论语》和孔子的富贵观

【国学故事】羊续悬鱼

【现实启悟】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

 

第三篇  廉俭治家

一、治家常思俭啬之义

【国学常识】早的家训《姬旦家训》

【国学故事】曹操不熏香

【现实启悟】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

二、贤人以廉俭遗子孙

【国学常识】《颜氏家训》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家训的兴盛

【国学故事】徐勉遗子孙以清白

【现实启悟】“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

三、家之不俭必致累身

【国学常识】古代的帝王家训

【国学故事】裴坦怒推儿媳几案

【现实启悟】欲教以廉,先使之俭

四、要以悭、啬、俭为美名

【国学常识】墨子的消费思想

【国学故事】司马光的地下“凉洞”

【现实启悟】“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第四篇  公私义利

一、万事莫贵于义

【国学常识】武则天的《臣轨》

【国学故事】张俭的故事

【现实启悟】君子喻于义

二、君子见利思义

【国学常识】西晋的《察长吏八条》

【国学故事】廉洁正直的吕蒙正

【现实启悟】为官要见利思义

三、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

【国学常识】汪辉祖及其《学治臆说》和

《佐治药言》

【国学故事】天下廉吏“于糠粥”

【现实启悟】要警惕温水煮青蛙

四、祸莫大于苟得

【国学常识】古代的刺史制度

【国学故事】南宋巨贪丞相陈自强

【现实启悟】多藏必厚亡

 

第五篇  以民为本

一、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国学常识】铜匦

【国学故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现实启悟】民生问题大于天

二、治国以亲民为要

【国学常识】管仲的亲民廉政思想

【国学故事】三年知县,一世清名

【现实启悟】治以亲民为要

三、民之所好好之

【国学常识】“登闻鼓”与“击鼓喊冤”

【国学故事】李存勖不追欠税

【现实启悟】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四、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国学常识】古代的轻徭薄赋政策

【国学故事】汤斌为民谋利

【现实启悟】饮之食之,教之诲之

五、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

【国学常识】古代的“植树致富”理念

【国学故事】召信臣为民兴利

【现实启悟】实行富民政策才能富民

 

第六篇  廉明刚正

一、身正则不令而行

【国学常识】明清时期的“薄俸”和养廉

【国学故事】曹操割发代首

【现实启悟】上梁不正下梁歪

二、廉则吏不敢欺

【国学常识】古代的追责制

【国学故事】王猛刚正

【现实启悟】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

三、廉洁才能执法无私

【国学常识】朱元璋的《大诰》

【国学故事】杨秉的“三不惑”

【现实启悟】无欲无私才能刚正执法

四、廉洁才能唯才是举

【国学常识】两汉的察举制度

【国学故事】周举弹劾恩人

【现实启悟】尚贤者,政之本也

五、廉洁才能亲贤远佞

【国学常识】古代的交友之道

【国学故事】管鲍之交

【现实启悟】慎交友,交好友

 

第七篇  廉洁自律

一、祸患常积于忽微

【国学常识】古代的巡视组

【国学故事】苏琼悬瓜与刘温叟加倍还礼

【现实启悟】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二、君子慎其独

【国学常识】古代的信访

【国学故事】天知地知我知你知

【现实启悟】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三、廉政的关键是自律

【国学常识】明代的“八府巡按”

【国学故事】许衡“一介不取”

【现实启悟】领导干部要“日三省吾身”

四、君子惧以始终

【国学常识】古代的举报制度

【国学故事】张堪的布被

【现实启悟】要做一辈子清官

五、要有廉耻之心

【国学常识】三十六字《官箴》

【国学故事】唐太宗赏赐贪官

【现实启悟】领导干部要讲廉耻

 

第八篇  重典治贪

一、治国患社鼠

【国学常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确立

【国学故事】清朝大贪官和珅

【现实启悟】腐败是社会毒瘤

二、贪者民之贼也

【国学常识】中国古代清官文化

【国学故事】包青天反腐反庸

【现实启悟】打“老虎”拍“苍蝇”要标本兼治

三、一贪毁所有

【国学常识】古代对贪官的严惩

【国学故事】“朝廷不如我富”

【现实启悟】贪污是为官之大忌

四、惩贪莫先旌廉

【国学常识】古代“大赦天下”多不赦贪官

【国学故事】赵匡胤倡廉惩贪

【现实启悟】领导干部应视廉为宝

五、惩贪为安民之本

【国学常识】宋朝的监察制度

【国学故事】朱元璋重典反腐

【现实启悟】制度反腐是关键

 

第九篇  廉能勤政

一、君子以自强不息

【国学常识】隋朝的《刺史巡察六条》和唐朝的

《巡察六条》

【国学故事】黄霸治颍川

【现实启悟】领导干部当自强

二、君子所其无逸

【国学常识】古代公务员的俸禄和补贴

【国学故事】大禹三过其门而不入

【现实启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国学常识】魏晋时期的“清谈”

【国学故事】李冰实干修建都江堰

【现实启悟】为政贵在行

四、要存高远之志

【国学常识】“三不朽”

【国学故事】林则徐禁烟

【现实启悟】共产党员要志存高远


作者介绍: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社会和文化部副主任,文学博士、文化产业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产业与文化政策研究,尤关注中国古代文化的应用。著有《政府文化管理前沿》《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等书。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清廉治要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清廉治要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清廉治要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理念的重要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系统深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国学文化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编撰了这套《全国干部传统文化与执政智慧培训教材》(全十卷)。每卷大致分为七至十篇,每个篇章包括四个部分,即原典、国学常识、国学故事、现实启悟。原典部分从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精选贴近现实、具有很强启发意义的有关经典,内容范围包含经史子集,从中华民族部古典文集《尚书》直至晚清名家著述,视原文难易程度加以注释和译文,辅之以相应的国学常识和国学故事,在此基础上,根据原义对其如何在现实工作中活学活用进行了阐述。

《清廉治要》融权威性、可读性、实用性于一体,内容通俗易懂,编排图文并茂,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养分,提高人文素养和执政智慧。

“全国干部传统文化与执政智慧培训教材”系列:《天人治要》《养心治要》《修身治要》《齐家治要》《处世治要》《韬略治要》《清廉治要》《用人治要》《为政治要》《执法治要》


书摘插图

 

廉俭至德

 

清廉是一种美德,是古往今来从政为官者追求的境界。清者,不浊也,清白而高洁;廉者,不贪也,寡欲而清心。清为政之根,廉为国之本。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政治家把“清”“慎”“勤”作为为官箴言。宋人吕本中在《官箴》中说:“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清、慎、勤”三者中,重要的是“清”,清人方大湜说:“三字之中,自以清为要义。官若不清,虽有他美,不得谓之好官。”

“清”就是不贪,为官清廉,乃为官者的本分,是起码的为官道德。崇敬清官、痛恨贪官,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古代清官自然有其局限性,但古代“崇廉鄙贪”的思想意义和政治价值不能低估,“清、慎、勤”的为官箴言是古人留给今人的宝贵政治遗产。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党员干部要以“清、慎、勤”三字为鉴,争当“三严三实”好干部,增强群众基础,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凝聚力量。

党员干部要清廉,要静心修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平和之心对待名利;以淡泊之心对待官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益;以敬畏之心对待手中的权力,要常怀爱民之心,常思贪欲之恶,常修为政之德。要严于律己,甘于奉献,忠于职守,为官廉洁,树立起党员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一、廉为治国四维之一

 

(一)

【原典】

    国有四维

,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春秋)管仲《管子·牧民》

【注释】①维:系物的大绳,引申为纲纪。

【译文】治理国家有四种纲纪,失去一种国家就会产生倾斜,失去两种国家就会发生危险,失去三种国家就会被颠覆,四种全部失去国家就灭亡了。倾斜了可以扶正,危险了可以安定,颠覆了还可以恢复起来,到了灭亡的地步就再也没有什么举措可以拯救了。有哪四种纲纪呢?一是礼,二是义,三是廉,四是耻。

(二)

【原典】

    沉

于乐者洽

于忧,厚于味者薄于行,慢于朝者缓于政,害于国家者危于社稷。

                                                   ——(春秋)管仲《管子·中匡》

【注释】①沉:沉湎。

②洽:浸润,沾染,沾湿。

【译文】沉溺于享乐的人常常陷入忧患,特别讲究口味的人往往缺失德行,怠慢朝政的人往往会贻误政事,损害国家利益的人往往就会危害社稷。

(三)

【原典】

    故一人之治乱在其心,一国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主好本则民好垦草莱,主好货则人贾市,主好宫室则工匠巧,主好文采则女工靡

。夫楚王好小腰而美人省食,吴王好剑而国士轻死。死与不食者,天下之所共恶也,然而为之者何也?从主之所欲也。而况愉乐音声之化乎?夫男不田,女不缁

,工技力于无用,而欲土地之毛,仓库满实,不可得也。土地不毛则人不足,人不足则逆气生,逆气生则令不行。然强敌发而起,虽善者不能存。

                                               ——(春秋)管仲《管子·七臣七主》

【注释】①靡:靡丽。

②缁:织布。

【译文】就个人来说,治乱决定于心;就一国来说,存亡决定于君主。天下得失,都是从君主起的。君主重农业,人民就开垦荒地;君主好财货,人们多去做买卖;君主好宫室,工匠就追求巧妙;君主好装饰,女子就讲求靡丽;楚王爱细腰美人,美人就减食;吴王好击剑比武,国士就轻死。死亡和不吃饭,是天下人所共同厌恶的,然而为什么人们愿意这样干呢?是因为顺从君主的爱好。又何况其他音乐娱乐的风气呢?男不耕田,女不织布,工匠技术致力于无用之处,却想要土地生长禾苗,仓库堆满粮食,是根本办不到的。土地无禾苗则人民穷困,人民穷困则有反抗情绪,有反抗情绪法令就行不通了。一旦强敌动兵起事,虽有能干的人国家也难得保全。

(四)

【原典】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春秋)老子《道德经》

【注释】①自化:自我化育。

【译文】所以,圣人说:“我无所作为,而人民自我化育;我喜欢清静,而人民自然端正;我无所事事,而人民自己富足;我没有私欲,而人民自然淳朴。”

(五)

【原典】

    夫圣世之君,存乎节俭。富贵广大,守之以约;睿智聪明,守之以愚。不以身尊而骄人,不以德厚而矜物。茅茨

不剪,采椽

不斫,舟车不饰,衣服无文,土阶不崇,大羹不和。非憎荣而恶味,乃处薄而行俭。故风淳俗朴,比屋可封。斯二者,荣辱之端。奢俭由人,安危在己。

                                                  ——(唐)李世民《帝范·崇俭》

【注释】①茅茨: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

②采椽:栎木或柞木椽子。

【译文】身处太平盛世的明君,心中应常存节俭的美德。虽然他们富有四海、贵为天子,但都时刻以节俭为准绳来警诫自己;虽然他们智慧高超、才能卓越,但都大智若愚、以拙藏巧。不敢因为自己身份尊贵就颐指气使、飞扬跋扈,也不会因为自己功德伟大就恃功傲物、不可一世。那些明君圣主们,常常用茅草盖了房子,而不去修剪得漂亮一些,用柞木立了柱子,而不去砍削得光滑一些,甚至坐的车船也没有装饰彩绘,穿的衣服也一点都不华丽。不仅如此,他们还不去建造高大豪华的厅堂,而且连吃饭都只图饱腹,不求味美。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不是因为憎嫌荣华,讨厌甘美,而是希望能率先垂范,用淡薄节俭的风尚为天下百姓作榜样。于是,风俗纯正厚朴,邻人和睦相处。因此,骄奢和节俭,是荣辱的开端啊!骄奢和节俭,关乎平安和危乱,而这一切都是由人自身决定的。

 

【国学常识】

老子和孔子的“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的治国理念,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儒家经典《论语》中也提到了“无为而治”,《论语·卫灵公》中记载了孔子的话:“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孔子圣迹图清焦秉贞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无为的,但“道”有规律,万事万物均遵循规律。具体到治国,“无为而治”指以制度治国,以制度约束臣民,臣民均遵守制度。人过多干预社会秩序,社会会变乱。孔子与老子所讲的“无为而治”虽然字面相同,实质却不同。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以虚无清静为基础,既反对道德修养,又反对举贤使能。孔子所说的无为而治并不是说领导者什么都不做,完全不管,放任自流,而是强调领导者“为政以德”,从自身修养入手来治理国家和天下。《中庸》中说:“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孔子所说的无为而治还指领导者切忌事必躬亲,应该举贤授能,群臣分职,《大戴礼记·主言》中说:“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儒家所说的无为而治实质上指的是领导艺术,与道家主张虚无清静、顺其自然的无为而治思想有着根本的区别。

 

【国学故事】

崇尚节俭的唐太宗和长孙皇后

唐太宗李世民提倡节俭,为大臣作出了表率。他初住的宫殿是隋朝时修建的,很破旧。唐太宗常对身边大臣说:“当初隋炀帝掌权时,皇宫里面珠宝遍地,美女如云。可是隋炀帝还不满足,还要搜寻天下的奇珍异宝,弄得百姓不得安宁,后导致国家的灭亡。这些不能在我们身上重演,我们一定要注意节俭,知道满足。否则,百姓苦到无法生活的那一天,就会反对我们的。”

有一次,唐太宗要到蒲州视察。蒲州刺史赵元楷为讨好皇帝,提前大规模地翻造房屋,建造宫殿,大量搜集奇珍异宝在室内陈设。唐太宗到蒲州后,见宫殿修得过于奢华,殿中陈列大量珍玩,非但没有夸赞他,反而很生气。唐太宗当即把赵元楷叫到跟前,指着宫中珍宝说:“你这么奢侈浪费,是不是忘了隋朝是怎么灭亡的?”一心想溜须拍马、讨好君主的赵元楷在唐太宗面前碰了一鼻子灰。

唐太宗在位期间,不但能节制自己的用度,对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奢侈之风也有所限制。他下令限制王公以下贵族住房过于奢华,对贵族的车马、服饰的具体标准等作了规定。有些贵族为了显示身份,大摆排场,造成很大浪费。唐太宗对贵族婚嫁丧葬费用也作了规定,对不符规定的奢侈之举一律禁止,严重者要依刑法处罚。唐太宗崇尚节俭,国库积蓄增加,百姓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社会比较安定。到贞观中期,国家出现昌盛景象,史称“贞观之治”。这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太平盛世。

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也崇尚节俭。一天太子的乳母请求给太子添置用器,长孙皇后没答应,说:“我替太子忧虑的是德不立名不扬,并非器物太少。如今国家新建,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刚刚安定下来。太子作为储君,应多多体恤民情,注意节俭,方为人君之德。”她不但对太子要求严格,自己也躬行节俭,衣物车马只要够用就好,从不讲究,六宫上下都以皇后为榜样,不敢靡费。

 

【现实启悟】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在春秋战国的乱世时期,政治的腐败不仅会带来诸侯国的内乱,还会招致亡国的厄运。这使得当时的政治和文化精英们将“廉洁”提升到立国之维和为政之本的高度。

《管子·牧民》中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廉洁被称为四维之一,于是廉政文化建设受到了不少诸侯国执政者的重视,诸子百家也对此作了积极的探索,从而在廉洁国家的形象建设、廉洁政府的制度建设、廉洁官员的道德建设和廉政伦理的理论建设诸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习近平同志曾经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引用《管子》中的话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凸显了现代共产党人对廉政的重视。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廉洁政治的重要任务,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全党同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务必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务必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时刻警醒拒腐防变,带头遵纪守法,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务必坚持廉洁自律,把反腐倡廉当作政治必修课来认真对待,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二、廉俭为治国之至道

(一)

【原典】

    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

;不见

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

,实其腹,弱其志

,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

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春秋)老子《道德经》

【注释】①尚贤:尚,崇尚,尊崇。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②贵:重视,珍贵。货:财物。

③盗:窃取财物。

④见(xiàn):通“现”,出现,显露。此处是显示、炫耀的意思。

⑤虚其心:虚,空虚。心,古人以为心主思维,此处指思想、头脑。虚其心,使他们心里空虚,无思无欲。

⑥弱其志:使他们减弱志气,削弱他们竞争的意图。

⑦敢:进取。

⑧治:治理,此意是治理得天下太平。

【译文】在上者不推崇有才德的人,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次。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二)

【原典】

    使我

介然有知

,行于大道,唯施

是畏。大道甚夷

,而人

好径

。朝甚除

,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

,财货有余,是谓盗竽

。非道也哉!

                                                    ——(春秋)老子《道德经》

【注释】①我:指有道的圣人。

②介然有知:介,微小。微有所知,稍有知识。

③施:斜行。

④夷:平坦。

⑤人:指人君,一本作“民”。

⑥径:邪径。

⑦朝甚除:朝政非常败坏。一说宫殿很整洁。

⑧厌饮食:厌,饱足、满足、足够。意思是饱得不愿再吃。

⑨盗竽:竽,又作“夸”。即大盗、盗魁。

【译文】假如我稍微有点儿知识的话,我就要在大道上行走,唯独小心谨慎的就是避免走入歧途。大道很平坦,而那些侯王却总是喜欢走邪径。一方面朝政很腐败,农田非常荒芜,粮仓非常空虚;另一方面他们却穿着漂亮的衣服,佩带着锋利的宝剑,饱食着美味佳肴,财产货物充余。他们实在是强盗的首领。这是不合于“道”的啊!

(三)

【原典】

   明君制宗庙,足以设宾祀,不求其美;为宫室台榭,足以避燥湿寒暑,不求其大;为雕文刻镂,足以辨贵贱,不求其观。故农夫不失其时,百工不失其功,商无废利,民无游日,财无砥墆

。故曰:俭其道乎!

                                                  ——(春秋)管仲《管子·法法》

【注释】①砥墆(dǐ dì):长久壅塞,不能流通。

【译文】英明的君主建造宗庙,足以殡尸设祭就行了,不求它的美;修筑宫室台榭,足以防避燥湿寒暑就行了,不求它的大;雕制花纹,刻木镂金,足以分辨贵贱等级就行了,不求它的壮观。因此,农夫不耽误农时,工匠能保证功效,商人没有失利的,人民没有游荡的,财货也没有积压的。所以说:节俭才是正道啊!

(四)

【原典】

    人臣而侈,国家弗堪,亡之道也。

                                                ——(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中》

【译文】做臣子的骄奢,国家的财政无法承受,这是一条亡国之路啊!

(五)

【原典】

    圣人之所俭节也,小人之所淫佚也。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战国)墨翟《墨子·辞过》

【译文】圣人注重节俭,小人喜欢奢侈;节俭就会昌盛,奢侈就会灭亡。

(六)

【原典】

    若淫于奢侈,沈于文章,不能自反,何以守国?

——(西汉)刘向《说苑·反质》

【译文】如果沉迷于奢侈,爱好浮华,以致不能自拔,这怎么能够守护国家呢?

 

【国学常识】

晏婴和《晏子春秋》

晏子(前578—前500)名婴,字仲,谥平,是春秋时期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

齐刀(安阳之大刀)春秋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五十余年。晏子以有政治远见、杰出的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对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孔子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晏婴非常节俭,备受后世统治者崇敬。

《晏子春秋》记载了晏婴的言行,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很多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书中有很多生动的故事,表现了晏婴的聪明和机敏。书中还论证了“和”和“同”两个概念。晏婴认为对君主的附和是“同”,应该批评。而敢于向君主提出建议,补充君主不足的才是真正的“和”,才是值得提倡的行为。这种富有辩证法思想的论述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大亮点。

《晏子春秋》经过刘向的整理,共有内、外八篇,内篇六卷(谏上下、问上下、杂上下),外篇二卷,共计215章,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有一定根据,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论语》等书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

 

【国学故事】

晏婴拒绝赏赐

春秋时期的晏婴以清贫节俭著称。晏子在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为相,辅政长达五十余年,始终过着清贫的生活,穿缁衣、吃粗粮、驾驽马、居陋室,还多次辞绝君王赐予的城邑、新宅、车马和裘衣。孔子说:“晏平仲真善于同别人交往!人们同他相处越久对他就越尊敬。”后来的司马迁赞叹:“如果晏子活到现在,我即便为他执鞭驾车,也感到十分幸福!”

晏子是三朝元老,一国之相,却时时身体力行节俭。晏子生活十分俭朴,经常穿的是粗布之衣,一件裘皮大衣,居然穿了30年!因此有些官员以此来嘲笑晏子,但晏子却不以为然。晏子吃的是粗糠米、烤鸟肉、颗盐、苔菜。齐景公到晏子家吃饭,看到晏子的饭食,说:“唉!先生家里如此贫困,我却不知道,这是我的罪过。”晏子回答:“因为世上还有吃不饱的,能吃饱粗糠饭,就是我的点满足;能吃上烤鸟肉,是我的第二点满足;有盐吃,是我的第三点满足。我没有高于别人的德行,却有这些食物,您的恩赐很丰厚了,我家并不贫困。”

一次,大夫梁丘据到晏子家,见他午餐吃的是粗茶淡饭,肉食很少,于是就告诉了齐景公。第二天,齐景公便要将都昌封给晏子,晏子拒而不受,说:“有钱却不骄傲的,没听说过。贫穷却不遗憾的,我就是这样的。我贫穷却不感到遗憾,是因为把贫穷当作老师。如果封给我土地,就等于换了我的老师,老师太轻,封赏太重了,请允许我辞谢封赏。”晏子居住的房屋十分简陋,低矮窄小,并且靠近市场,门外人很多,很喧闹。齐景公曾多次为晏子调换房子,都被晏子谢绝,后来特意为他建造了新居,劝他搬进去住。但晏子还是坚持住在破旧的祖屋里,没有搬进豪华的新居。晏子一直乘坐破旧马车,有一次他驾着劣马乘坐破车上朝。齐景公见了问他为什么乘坐这么差的车马,晏子回答说能吃饱穿暖,用破车劣马对我来说已经满足了。齐景公派梁丘据给晏子送去大车和四匹马。往返了多次,晏子始终不肯接受。

庆氏逃亡后,齐国的大臣们瓜分他的封邑,把邶殿一带三千多家分给晏子,晏子不要,大夫子尾说:“富有,是人人都愿意的,为什么偏偏您不要?”晏子说:“庆氏的封地足够多从而满足了他的欲望,所以他现在逃亡。我的城邑不能满足欲望,把邶殿加上,就满足欲望了;欲望满足了,离逃亡就没有几天了。逃亡在外,一个城邑也不能拥有。我不要邶殿,不是讨厌富有,是怕失掉富有。富有,就像布帛一样有一定宽度,给它规定宽度,使它不能改变。百姓都想生活富裕,用器便利,因此就要用品德加以限制,让财富不要匮乏,也不要过头,这就叫限制私利,私利过了头就会招致祸患。我不敢贪多,就是所说的限制自己。”

晏子不吃山珍海味,因为他体察百姓冷暖疾苦,以清贫修身养性;不住高大封邑,因为他深知让天下百姓居有其所是自己的责任;不坐豪华车马出行,因为他明白奢侈之风会导致上行下效,败家亡国;不受邶殿之赏,因为知道人心不足,欲壑难填,是灾祸之源。

 

【现实启悟】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苏轼在《范增论》中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意思是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祸患的发生,总是内部的原因在起决定作用。一个党员干部,腐化堕落首先是从自身的蜕变开始的。或恋权,或贪钱,或好色,或嗜酒,或使气,忘乎所以,欲壑难填,就会以权谋私,不能自已,违纪犯法,终落得身败名裂。所以,一个党员干部首先需要把廉洁作为执政底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从制度和惩治两个方面来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任务,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三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同志关于建设廉洁政治的系列重要论述,是新时期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廉洁政治目标的提出伴随着腐败治理策略的转变。围绕这一总目标、总任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具体举措。

同时,习近平同志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各级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

廉洁和节俭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节俭是廉洁的前提与基础,节俭是官员的内在约束,只有做到节俭才能廉洁从政,为老百姓做实事。


媒体评论

1.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智慧治国理政。-----《光明日报》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党管党理念的重要来源。-----新华网

3.历史科学对于公务员来说,其重要性是:有助于提高资治能力,有助于陶冶人文素质,也有助于个人修身养性。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阎崇年

4.国学不是老古董,是中国人生生不息的智慧之源。   ——范曾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一般般(617+)
  • 内容齐全(612+)
  • 中评多(504+)
  • 博大精深(524+)
  • 三星好评(489+)
  • 下载快(385+)
  • 差评(375+)

下载评价

  • 网友 邱***洋: ( 2024-12-22 15:05:01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通***蕊: ( 2025-01-07 05:21:22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国***舒: ( 2025-01-12 01:12:36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相***儿: ( 2024-12-24 08:50:36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冉***兮: ( 2024-12-23 13:19:48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孙***夏: ( 2024-12-25 09:14:49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谢***灵: ( 2024-12-28 16:40:12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冯***卉: ( 2024-12-25 04:26:09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扈***洁: ( 2025-01-07 20:37:05 )

    还不错啊,挺好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