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创新变迁与创新政策 下载 mobi 免费 pdf 百度网盘 epub 2025 在线 电子书
全球化、创新变迁与创新政策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作为以案例为基础的比较研究,《全球化、创新变迁与创新政策:以欧洲和亚洲10个国家(地区)为例》为我们展现了10个经济体(丹麦、芬兰、中国香港、爱尔兰、荷兰、挪威、新加坡、韩国、瑞典和中国台湾)创新系统的真实面貌;同时,对创新系统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澄清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全球化、创新变迁与创新政策:以欧洲和亚洲10个国家(地区)为例》共12章,第1章着重讨论创新系统比较研究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框架;第2章~第11章详细介绍了各国和地区案例;第12章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各经济体面临的挑战与采取的创新政策。《全球化、创新变迁与创新政策:以欧洲和亚洲10个国家(地区)为例》不仅为评价和分析国家(地区)创新系统提供了一个非常意义的思路和方法,而且有助于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深化对创新系统理论的理解,尤其为我们当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系统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全球化、创新变迁与创新政策:以欧洲和亚洲10个国家(地区)为例》可供科技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以及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书籍目录:
译者前言
前言
第1章 创新系统比较:基本理论和研究框架
1.1 导言
1.2 概念和理论框架
1.3 该项研究中所选国家和地区
1.4 案例研究的结构
1.5 各章的概括与总结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第2章 中国台湾:政策驱动下的经济崛起与发展
2.1 简介
2.2 主要的历史沿革
2.3 创新强度
2.4 影响创新的活动
2.5 创新结果
2.6 全球化
2.7 创新系统和创新政策的优劣分析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第3章 新加坡:从技术引进者到创新者
3.1 简介
3.2 主要的历史沿革
3.3 创新强度
3.4 影响创新的活动
3.5 创新结果
3.6 全球化
3.7 创新系统和创新政策的优劣分析
注释
参考文献
第4章 韩国:致力于知识创造的两极分化创新体系
4.1 简介
4.2 主要的历史沿革
4.3 创新强度
4.4 影响创新的活动
4.5 创新结果
4.6 全球化
4.7 创新体系与创新政策的优劣分析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第5章 爱尔兰:高经济增长与低研发投入的创新
5.1 简介
5.2 主要的历史沿革
5.3 创新强度
5.4 影响创新的活动
5.5 创新结果
5.6 全球化
5.7 创新体系和创新政策的优劣分析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第6章 中国香港:从贸易中心到创新中心
6.1 简介
6.2 主要的历史沿革
6.3 创新强度
6.4 影响创新的活动
6.5 创新结果
6.6 全球化
6.7 创新系统和创新政策的优劣分析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第7章 瑞典:反思高研发投入与低创新产出的悖论
7.1 简介
7.2 主要的历史沿革
7.3 创新强度
7.4 影响创新的活动
7.5 创新结果
7.6 全球化
7.7 创新系统和创新政策的优劣分析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第8章 挪威:低创新强度、高经济增长及专业化轨道
8.1 简介
8.2 主要的历史沿革
8.3 创新强度
8.4 影响创新的活动
8.5 创新结果
8.6 全球化
8.7 创新系统和创新政策的优劣分析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第9章 荷兰:领导权危机还是活力再现?
9.1 简介
9.2 主要的历史沿革
9.3 创新强度
9.4 影响创新的活动
9.5 创新结果
9.6 全球化
9.7 创新系统和创新政策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注释
参考文献
第10章 芬兰:不只是诺基亚
10.1 简介
10.2 主要的历史沿革
10.3 创新强度
10.4 影响创新的活动
10.5 创新结果
10.6 全球化
10.7 创新系统和创新政策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第11章 丹麦:转型中的国家创新系统
11.1 简介
11.2 主要的历史沿革
11.3 创新强度
11.4 影响创新的活动
11.5 创新结果
11.6 全球化
11.7 创新系统和创新政策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注释
参考文献
第12章 全球化与创新政策
12.1 简介
12.2 总体评论——理论和政策
12.3 国家(地区)创新系统的比较
12.4 增长和全球化
12.5 创新政策问题
12.6 结论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 创新系统比较的统计基础
附录2 缩写词
作者介绍:
〔瑞典〕埃德奎斯特(Edquist,C.)、赫曼(Hommen,L.)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第1 章
创新系统比较:基本理论和研究框架
CharlesEdquist,LeifHommen
1.1 导 言
国家创新系统(nationalsystemsofinnovation,NSI)的概念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弗里曼(Freeman)的书中,基于伦德瓦尔(Lundvall,1992)和纳尔逊(Nelson,1993)的开创性贡献,这一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迅速扩散。它吸引了许多创新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Amable,2000;Edquist,1997,2005;Freeman,1997,2002;Lundvall,1988;MytelkaandSmith,2002;OECD,1997,2002;Saviotti,1996),并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地区)广泛传播(Correa,1998;KaiserandPrange,2004;LiuandWhite,2001;Niosi,1991)。1 然而,鉴于“国家创新系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Niosi,2002),并且不少关键术语在使用时也很模糊,因此,在进一步明确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方面,相关研究的进展并不顺.,而且难以评价。所以,正如以前讨论过的(Edquist,2005),需要开展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实证研究,对研究方法进行“梳理”,以使创新系统的研究更“像个理论”。正是沿着有关不同类型国家(地区)创新系统以及创新系统中关键因素的比较研究这个方向作出努力尝试,这为创新系统研究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本书中讲的“十国(地区)项目”(这样说是因为这个项目比较了10个小经济体的创新系统)实际上是在2002年下半年启动的。但是,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史前”阶段(指项目启动前的筹备阶段),在这期间,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经济体的研究人员一起讨论了几个不同版本的项目书。2 终,2002年3月,也就是在伦德瓦尔和纳尔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之后的大约10年,这个项目正式启动。
长期准备的结果是,这个项目的基础非常好,到启动时,项目资金已经到位,并且于2002年8月在丹麦的哥本哈根举行了次项目研讨会。“史前”时期我们讨论的研究目标非常宽泛,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我们得以从这一“史前”清单中比较集中地聚焦和确定了具体研究目标,并在如下目标上达成共识。
1)要进一步凝练主题,并详细阐述和实施创新系统方法,这意味着要使方法更“像个理论”。3 此外,从理论上“梳理”方法与加强实证研究中创新系统方法的实用性应该通过如下方式同步进行。
①不断发展适用于实证研究的概念和方法。
②把核心概念转化为实证研究中与此对应的术语,即转化成能够反映概念的变量,进而转化为能够测度变量的指标等,并在定量研究中运用数据库一类的可用于比较的资
全球化、创新变迁与创新政策
以欧洲和亚洲10个国家(地区)为例
料库。③形成国家(地区)创新系统的实证研究框架,包括定量和定性研究。这一研究框
架或许可以称为用于分析比较不同国家创新系统的“方法”。
2)在对不同国家创新系统进行实证和比较研究时切实运用创新系统方法。
3)要得出政策结论。就是说,要对这10个经济体以前或当前奉行的创新政策进行研究。同时也表明,要在分析系统优势、劣势和挑战的基础上,确定10个创新系统未来创新政策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在这个“十国(地区)项目”之外,已经开展了针对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埃德奎斯特2005年出版的书中,某些主要成果在下面1.2节中有总结。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开发与国家(地区)创新系统有关的量化指标,把核心概念转化为相应的实证研究术语。我们在2003年3月的挪威的奥斯陆研讨会和2003年11月的中国台北研讨会上讨论了关于指标的研究工作。4
在这些早期的研讨会上,研究者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需求,即建立共同的概念框架和比较框架。为了使这个项目真正可比较,与会者一致认为,我们应制定一个可用于所有国家(地区)创新系统案例研究的共同框架。在中国台北的研讨会上,一部分人主张要有一个很规范、细致、严格的框架,另一部分人则要求有更大的自由度。终达成的共识是开展能够促进对所有国家(地区)创新系统中相同元素和行为进行跨区域比较的工作。这将通过使用相同的概念、共同的比较框架和报告标准结构来实现,而不是简单地形成由非常个性化的、极具独特性的案例组成的案例集。但是,每个案例也应反映其所研究的国家(地区)创新系统的特征。我们一致认为,不仅要讲述10个独立的故事,也要创造一个比较分析的基础。其基本信念是:这种做法将提高所有案例研究的质量,而且会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共同的比较框架和简化的报告标准结构将有助于突出所研究的国家(地区)创新系统中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瑞典研究团队负责准备用于形成比较框架的建议草案。框架草案发给了该项目的参与者以征求意见,并在许多此类意见和进一步修改的基础上,于2004年2月形成定稿并发放给各研究团队。5
由于创新系统的方法仍然很分散且尚未理论化(Edquist,2005),我们无法拿出一个完美的比较框架。既然创新系统方法还在不断进化中,实际上并不存在框架。这个考虑对于我们在这个项目中达成一个折中的比较框架相当重要。因此,在设计我们终商定的案例比较框架过程中进行了很多权衡。
制定一个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能使用的框架,在学术界也是个敏感问题。研究者是独立的人,不希望被严密管辖或规范。我们希望能够自由地设计并以我们认为好的方式进行分析。为了实现可比性,每个参加该项目的人都能影响该比较框架的设计,这一点非常重要。因此,在达成共识之前,需要几个回合的设计过程。参加该项目的各研究团队决定,一旦达成一致,都需要按照这个框架进行研究。作为本书的主编,我们非常感谢他们的灵活性和宽容大度!
除了概念和理论,这个框架表明了创新系统中的创新倾向、创新结果、全球化对创新
第1 章
创新系统比较:基本理论和研究框架
系统的影响以及创新政策。6 我们一致认为,该框架是本书中10个实证研究的基础和共同的结构。2004年9月,在瑞典隆德召开的研讨会上讨论了这些研究的草案。随后,2005年3月,在韩国首尔召开的研讨会上对这些草案再次进行了修订和讨论,形成定稿。在此过程中,我们在一个可比较的研究框架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展案例研究,同时,这个框架是“以理论为基础”的。该框架及相关概念和理论问题将在下面1.2节进行讨论。
本章其余部分的结构如下:1.2节是扩展了的概念和理论探讨。以传统的创新系统方法作为出发点,明确了本书中使用的重要的概念。1.3节概述了为研究和比较创新系统而采用的以创新活动为基础的研究框架。1.4节讨论了作为研究对象的国家和地区的特点。1.5节勾勒出了每个国家和地区案例的统一结构,7 包括对要提交的内容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模板。
1.2 概念和理论框架
由于以上提到的原因,所有的案例研究都以同样的方式使用相同的核心概念,这对于在一个比较框架中研究不同的创新系统是非常有益的。同样,有一个相似的、明确的理论框架也非常重要。因此,在本节中,我们将明确在本书中使用的关键概念和理论方法,这些概念和方法是该项目的参与者一致认可的。
1.2.1 传统的创新系统方法
如上所述,当项目启动时(2002年),创新系统方法已经建立了十多年,并且被广泛扩散,这归功于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的贡献。该方法也得到理论化发展。然而,广泛接受并沿不同轨道发展很自然地会导致创新系统的研究文献中存在着许多不一致和含糊之处。
正如其他地方提到的(Edquist,1997),国家创新系统这个词初是在1987年由弗里曼以正式出版物的形式提出的。他把国家创新系统定义为“开展或共同开展新技术的创造、引进或扩散活动的公共或私有部门构成的网络体系”(Freeman,1987)。8 随后,伦德瓦尔(Lundvall,1992)和纳尔逊(Nelson,1993)都发表了关于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文献,但在他们的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方法。纳尔逊的书中包括了15个创新系统的案例研究――
就这方面来看,与本书类似。纳尔逊的书中,强调案例的实证研究要多于理论。9 而且,这些案例研究没有设计统一的结构和重点。某些案例聚焦于研发体系,其他的案例涉及范围更广。与此相反,伦德瓦尔的书是以理论为导向的,遵循的是一个“主题”的方法,它把相互学习、用户―生产者互动和创新作为分析的中心内容。
伦德瓦尔认为,“生产结构”和“制度设计”是“共同定义创新系统”的两个重要的方面(Lundvall,1992)。10 同样地,纳尔逊和罗森伯格(NelsonandRosenberg,1993)选择了“支持研发的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即他们强调这些组织作为主要的创新源,促进了知识的生产和扩散。进行知识传播的机构包括企业、产业研究实验室、研究型大学和政府
全球化、创新变迁与创新政策
以欧洲和亚洲10个国家(地区)为例
实验室。11 尽管伦德瓦尔的广义创新系统方法认为,这些组织已经植入了更广泛的社会经济
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政治和文化的影响,以及经济政策都会对确定创新行为的规模、方
向和所有创新活动获得成功的程度有影响(Freeman,2002)。纳尔逊和伦德瓦尔都是根据
影响创新过程的决定因素或影响因素来界定国家创新系统的。12 但是,他们的概念中确定的
决定因素各不相同,这大致反映了他们对创新的重要的决定因素的判断。简言之,他们
使用了同样的术语,但定义不同,从而加重了国家创新系统缺乏普遍接受的定义这一已经
存在的问题(Niosi,2002)。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纳尔逊和伦德瓦尔关于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所关注的是系统的构成(如其中的主要组织和机构以及组织机构间的相互关系)。正如上文已经提到的,伦德瓦尔提出了广义国家创新系统概念,这一概念“嵌入”广阔的社会经济体系之中。与此相反,纳尔逊提出了一个更狭义的概念,把国家研发体系和支持研发活动的组织作为主要的创新源。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在其他的研究文献中并没有形成矛盾或冲突。相反,研究人员往往采用两者之一,或者只阐述这两种方法中的变量,而没有考虑找到一个替代的方法。因此,伦德瓦尔等讨论了如何发展其广义国家创新系统方法,而没有与“狭义”的方法进行确切的比较,除了评论他们自己的做法“特别适合理解小国的经济增长和创新过程”(Lundvalletal.,2002)。同样,拉瑞多和马斯达(LarédoandMustar,2001)在他们的研究中和对创新政策的国际调研中运用了纳尔逊的国家创新系统概念,而没有过多地考虑这一概念相对于伦德瓦尔的概念有何优点。13 公正地说,国家创新系统概念的这两个版本能够很好地共存,而且研究文献中这两者之间的对话非常有限。我们将在本章
1.2.3节理论探讨以及本书后一章重新回到对这个问题的讨论。
一个更普遍的创新系统的定义包括了“所有影响创新开发、扩散和应用的重要的经
济、社会、政治、组织、制度和其他因素”(Edquist,1997)。如果创新系统的定义并不
包括所有影响创新过程的因素,人们必须决定哪些潜在的因素应该被排除在外,以及为什
么被排除在外。这是相当困难的,因为,目前我们不能系统而详尽地了解到创新过程的决
定因素。显然,我们在排除一些因素的过程中可能会排除掉很多或许被证明是非常重要的
因素。例如,25~30年前,把组织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排除在决定创新过程的重要因素之
外是非常自然的。企业和政府的行为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都包括在上述的一般定义中。
此外,这个定义对1.2.3节讨论的“建立在行为基础上”的研究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Edquist,2005;EdquistandChaminade,2006)。显然,这个创新系统的概念和伦德瓦尔
的概念一样,也是个广义概念(如果不是更广义的话)。
1.2.2 本书中使用的主要术语
日常语言和科学文献(“一般系统理论”)对于“什么是系统?”有一个共同的回答,这一回答关注3个特点(Ingelstam,2002)。14 首先,一个系统由两种类型的成分构成:组件和组件之间的关系。这些组件和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组件的特性应该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其次,该系统有一个功能,即作为系统能够运作或实现的东西。再次,它必须能
第1 章
创新系统比较:基本理论和研究框架
够区分系统和系统的外部世界(即系统的“环境”),即它必须有明确的系统边界(Edquist,2005)。15 显然,对于具体系统的实证研究,我们必须知道它的外延。
要使创新系统更像理论所述―
―如1.1节中提议的―
不需要明确指出所有组成部分和它们之间关系的所有细节。在目前这个阶段,这过于“雄心勃勃”了。就目前而言,当务之急不是把创新系统方法改造成“创新的普遍性理论”,而是要使创新系统方法更清晰、更一致,以便它可以作为一个更好的基础,能够在此基础上形成创新系统中特定的变量之间关系的有关假说(这或许会得到实证研究的否定或支持)。即使是非常小的目标―
明确创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主要功能以及影响主要功能的行为和影响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的主要行为―
也将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以这种方式使用创新系统的方法有助于发展创新系统中特定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文献中对这一点似乎已形成共识,即创新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和制度―
其中企业被认为是重要的组织。然而,创新系统的定义特别指明了不同的制度和组织,以及跨系统的制度和组织设计。因此,在这个项目中,明确所使用的主要术语是非常重要的。对此,我们在专栏1.1中列出了本书中的关键用语规范清单。16
专栏1.1 核心术语的定义
创新:具有经济意义的新创造,主要是在企业中进行(但不是孤立进行)。包括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① 产品创新:新的或改进的物质产品以及新的无形的服务,这是关乎“生产什么”的问题。② 过程创新: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新方法。可以是技术的或组织的。这是关乎“如何生产”的问题。③
创造及创新扩散:应用这种二分法的部分原因是创新的类型不同,一种创新“对市场而言是新的”(全新的或的);另一种创新“对企业而言是新的”(被其他企业、国家和地区采用或传播)。换句话说,“对企业而言是新的”是创新扩散的主要方式。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来说,扩散(吸收)比原创型创新更重要。④
创新系统:创新过程的决定因素,即所有影响创新发展和扩散的重要的经济、社会、
政治、组织及制度等因素。⑤ 创新系统组件:包括组织和制度。⑥ 创新系统的构成:包括创新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⑦ 创新系统的主要功能:为了追求创新过程,即创新的发展和扩散。⑧ 创新系统中的活动:指那些影响创新发展和扩散的因素。创新系统中的活动等同于主
要功能的决定因素(专栏1.2列出了创新活动清单)。相同的活动(如研发活动)可由不同类型的组织(大学、公共研究机构、企业)进行;同时,同种类型的组织(如大学)也可以开展多种活动(如研究和教学)。⑨
全球化、创新变迁与创新政策
以欧洲和亚洲10个国家(地区)为例
组织:是有意构建的且有明确目的的正式结构。它们是行为主体。⑩ 制度:对个体、群体以及组织之间关系进行规范的共同的习惯、规范、程序、惯例、规则或法律。这些构成游戏规则。⑩ 创新政策:公共机构采取的影响创新发展和扩散的行为。???
注:①此处和后面对创新不同类型和不同方面作出的定义是基于埃德奎斯特等早期提出的基本概念(Edquistetal.,2001)。反过来,他们对创新的分类是以熊彼特的概念(Schumpeter,1911)为基础的。
②在此分类中,只有产品和技术工艺创新是物质的。其他类别是非物质的、无形的,如服务产品的创新就被视为非物质的或无形的创新。因此,也存在组织创新和过程创新。
③在这项研究中,创新是指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这意味着开辟新的市场,产生新的研究成果、新组织、新机构等在这项研究中不是“创新”,而被看做影响产品与过程创新发展和扩散的“活动”(见1.2.3节)。因此,在这个项目中,尽管我们特别强调新市场、新的研发成果、新机构和新组织的关键作用,但我们不称之为“创新”。
④区分渐进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以及区分以科学为基础和以经验为基础的创新或许很有用。一个普遍的说法是,在一般意义上的创新概念是如此包罗万象,以至于创造不同类型的创新概念,并且在描述和解释创新过程中分别采用不同的概念是十分有用的做法。对于创新分类的进一步讨论,可参考埃德奎斯特等(Edquistetal.,2001)中的附录C。
⑤创新系统这一概念取自Edquist,1997,第14页。
⑥见Edquist,1997,第113~115页;Edquist,2005,第189页;EdquistandJohnson,1997,第60~61页。
⑦见Edquist,2005,第187页。
⑧见Edquist,2005,第190页。
⑨见Edquist,2005,第189~191页。
⑩见EdquistandJohnson,1997,第47页。?
?
?见Edquist,2001,第19页。
1.2.3 建立在行为基础上的创新系统分析框架
正如专栏1.1中指出的,创新系统的主要或“全部”功能是追求创新过程:对创新进行发展与扩散。从本节开始我们所说的创新系统中的“活动”是指那些影响创新发展和扩散的因素。17 “活动”一词等同于创新过程的决定因素。
在本书中,理论框架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创新系统的“活动”。它强烈关注系统中“发生”了什么,而不是系统怎么构成,因此采用了更具动态的视角。就这一点来说,这是一种新方法。
传统的创新系统方法,如伦德瓦尔(Lundvall,1992)和纳尔逊(Nelson,1993),非常注重系统的构成,如组织机构等。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如何对影响创新系统整体功能的相关活动进行界定(JohnsonandJacobsson,2003;LiuandWhite,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C.埃德奎斯特编著的《全球化创新变迁与创新政策(以欧洲和亚洲10个国家地区为例)》为我们展现了10个经济体(丹麦、芬兰、中国香港、爱尔兰、荷兰、挪威、新加坡、韩国、瑞典和中国台湾)创新系统的真实面貌;同时,对创新系统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澄清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人探讨和分析。本书可供科技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以及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书籍介绍
作为以案例为基础的比较研究,C.埃德奎斯特编著的《全球化创新变迁与创新政策(以欧洲和亚洲10个国家地区为例)》为我们展现了10个经济体(丹麦、芬兰、中国香港、爱尔兰、荷兰、挪威、新加坡、韩国、瑞典和中国台湾)创新系统的真实面貌;同时,对创新系统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澄清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人探讨和分析。本书共12章,第1章着重讨沦创新系统比较研究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框架;第2章~第11章详细介绍了各国和地区案例;第12章讨论了伞球化背景下各经济体而临的挑战与采取的创新政策。本书不仅为评价和分析同家(地区)创新系统提供了一个非常意义的思路和方法,而且有助于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深化对创新系统理论的理解,尤其为我们当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系统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全球化创新变迁与创新政策(以欧洲和亚洲10个国家地区为例)》可供科技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以及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6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内涵好书(413+)
- mobi(78+)
- 下载快(495+)
- 四星好评(229+)
- 强烈推荐(128+)
- 差评(196+)
- 速度快(105+)
下载评价
- 网友 康***溪: ( 2024-12-20 07:48:06 )
强烈推荐!!!
- 网友 汪***豪: ( 2024-12-24 21:37:24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孙***夏: ( 2024-12-24 12:39:29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国***芳: ( 2025-01-01 23:55:30 )
五星好评
- 网友 索***宸: ( 2025-01-08 14:48:29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谢***灵: ( 2025-01-04 15:43:55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訾***雰: ( 2025-01-01 11:14:35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益***琴: ( 2025-01-02 03:32:11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訾***晴: ( 2024-12-19 08:17:46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标准教程学习指导 下载 mobi 免费 pdf 百度网盘 epub 2025 在线 电子书
- 小学公益实践教程 公益开启我们的智慧 三年级 下载 mobi 免费 pdf 百度网盘 epub 2025 在线 电子书
- The Penguin Freud Reader 下载 mobi 免费 pdf 百度网盘 epub 2025 在线 电子书
- 宏章出版·2013最新版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 下载 mobi 免费 pdf 百度网盘 epub 2025 在线 电子书
- 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创新系列教材:基础会计 下载 mobi 免费 pdf 百度网盘 epub 2025 在线 电子书
- 学而思培优辅导——初二套装(当当全国独家销售!) 下载 mobi 免费 pdf 百度网盘 epub 2025 在线 电子书
-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与应用(配习题集) 下载 mobi 免费 pdf 百度网盘 epub 2025 在线 电子书
- 考研黄皮书英语(二)真题经典 珍藏版 高教版(2010-2018)(全3册) 下载 mobi 免费 pdf 百度网盘 epub 2025 在线 电子书
- 初中三年全知道(第3版) 下载 mobi 免费 pdf 百度网盘 epub 2025 在线 电子书
- 设计概论(全彩版) 下载 mobi 免费 pdf 百度网盘 epub 2025 在线 电子书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9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