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王明珂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版】 下载 mobi 免费 pdf 百度网盘 epub 2025 在线 电子书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王明珂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版】精美图片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王明珂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版】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王明珂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80230043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04
  • 页数:279
  • 价格:78.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01:02:49

寄语:

全国三仓发货,物流便捷,下单秒杀,欢迎选购!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边缘研究”方法,对“华夏边缘”作了新的解读。作者认为,所谓“边缘研究”,就是“这种研究法将研究的重点由民族的内涵转移至民族的边缘”。并由此通过对“华夏生态边界的形成”、“华夏族群边缘的形成与扩张”、“华夏族群边缘的维持与变迁”等的论述,用以揭示在特定的资源竞争与分配环境中,华夏边缘如何形成与变迁,华夏如何借历史记忆与失忆来凝聚、扩张,以及华夏边缘人群如何借历史记忆与失忆来成为华夏或成为非华夏。

究竟什么是中国人?作为一位研究中国边疆民族史的台湾学者,作者引用大量历史、考古和人类学资料,从一个新的角度——族群边缘的形成与历史回忆——来解读华夏(中国人)的本质,说明在特定的资源竞争与分配环境中,华夏边缘如何形成与变迁,华夏如何藉历史记忆与失忆来凝聚、扩张,以及华夏边缘人群如何藉历史记忆与失忆来成为华夏或成为非华夏。


书籍目录:

大陆简体版自序

序论 什么是中国人

第一部分 边缘与内涵

第一章 当代社会人类学族群理论

第二章 记忆、历史与族群本质

第三章 民族史研究的边缘理论

第二部分 华夏生态边界的形成

第四章 青海河湟地区游牧社会的形成

第五章 鄂尔多斯及其邻近地区游牧社会的形成

第六章 西辽河地区游牧社会的形成

第三部分 华夏族群边缘的形成与扩张

第七章 华夏边缘的形成:周人族源传说

第八章 华夏边缘的漂移:谁是羌人

第九章 边缘人群华夏化历程:吴太伯的故事

第十章 汉人的形成:汉代中国人的边疆异族意象

第四部分 华夏边缘的延续与变迁

第十一章 近代华夏边缘再造

第十二章 一个华夏边缘的延续与变迁

结语 资源竞争、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王明珂,1952年出生于台湾。1979、1983年先后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199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责任职于中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并曾任教于台湾大学、清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东吴大学等校。主要从事于中国民族史、族群认同、历史与社会记、游牧社会及其历史研究。近十年来从事羌族社会文化、历史记忆与族群现象的田野调查研究。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在进入正文之前,我先简要说明我对族群本质的基本观点。首先,如当代许多研究族群现象的学者一样,我怀疑“族群”是一有共同的客观体质、文化特征的人群。我认为,族群由族群边界来维持;造成族群边界的是一群人主观上对他者的异己感(the sense of otherness)以及对内部成员的根基性情感(primordial attachment)。 其次,族群成员间的根基性情感来自“共同祖源记忆”造成的血缘性共同体想象。在此,我赞同“根基论者”(primordialist)的立场:族群认同是人们从其生长的社群中所得到的社会与文化身份,根深蒂固,因而难以改变。 第三,我强调族群边界的形成与维持,是在特定的资源竞争关系中人们为了维护共同资源而产生的。因此,客观资源环境的改变经常造成族群边界变迁。在这一点上,我赞同“工具论者”(instrumentalist)的立场:族群认同是人类资源竞争与分配的工具。 第四,客观资源环境的改变,常造成个人或群体借着改变祖源记忆来加入、接纳或脱离一个族群,由此造成族群边界变迁,或对个人而言的族群认同变迁(ethnic change)。这说明族群认同的“根基论”与“工具论”两者并无冲突:族群认同的根基情感来自成员共同的祖源记忆,但为了现实利益,个人或群体都可能改变其祖源记忆。 第五,由于族群的本质由“共同的祖源记忆”来界定及维系,因此在族群关系中,两个互动密切的族群经常互相“关怀”甚至干涉对方的族源记忆。失去对自身族源的诠释权或是接受强势族群给予的族源记忆,经常发生在许多弱势族群之中。 最后,在一个族群的内部,也经常形成不同的次群体,互相竞争着到底谁对本族群的“过去”有诠释权;因此,所谓族群现象不仅是两个互动族群间的关系,还包括族群内部的两性、阶级与地域性群体之间的关系。在本书中,我将说明我对以上这些族群本质与族群现象的看法。 在族群边缘,人们强烈地坚持一种认...


一、古籍史料

《尚书》,十三经注疏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70。

《诗经》,十三经注疏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70。

《左传》,十三经注疏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70。

《吕氏春秋》,四部备要,台北:中华书局,1971。

《山海经》,毕氏岩灵山馆校本,台北:启业书局,1977。

(汉)司马迁:《史记》,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59。

(汉)班固:《汉书》,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62。

(晋)陈寿:《三国志》,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59。

(晋)常璩:《华阳国志》,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

(南朝)范晔:《后汉书》,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65。

(唐)房玄龄等:《晋书》,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74。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

(明)瞿九思:《万历武功录》,载《中国野史集成》第二十六册,成都:巴蜀书社,1993。

(清)王先谦:《荀子集解》,台北:世界书局,1971。

(清)胡渭:《禹贡锥指》,载阮元辑《皇清经解》第三册,台北: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0。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台北:世界书局,1974。

(清)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台北:世界书局,1957。

(清)张沆纂﹑赵德林修:《石泉县志》(道光),1834。

(清)檀萃:《说蛮》,载《昭代丛书己集广编》卷三十四,吴江沈氏世楷堂刊本,1833。

(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

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台北:世界书局,1957。

黄尚毅等纂,杨钧衡等修:《民国北川县志》,成都:巴蜀书社,1992。

二、中日文参考文献

安应民:《吐蕃史》,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

白川静:《羌族考》,载《...


镇江市博物馆等:《江苏金坛鳖墩西周墓》,《考古》1978年第3期,第151—154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工作队:《甘肃永靖大何庄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4年第2期,第29—62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泾渭工作队:《陕西长武碾子坡先周文化遗址发掘记略》,《考古学集刊》1989年第6期,第123—142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赤峰药王庙﹑夏家店遗址试掘报告》,《考古学报》1974年第1期,第111—143页。

周法高:《金文诂林》,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4。

朱贵:《辽宁朝阳十二台营子青铜短剑墓》,《考古学报》1960年第1期,第63—70页。

朱士光:《评毛乌素沙地形成与变迁问题的学术讨论》,《西北史地》1986年第4期,第17—27页。

朱永刚:《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初步研究》,载苏秉琦编《考古学文化论集(一)》,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载《竺可桢全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庄学本:《羌戎考察记》,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7。

姿念恩:《辽宁建平县喀喇沁河东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83年第11期,第973—981、1003页。

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邹厚本:《江苏南部土墩墓》,《文物资料丛刊》1982年第6期,第66—72页。

三、西文参考文献

Adams, William Y. “On the Argument from Ceramicsto History: a Challenge based on Evidence fromMedieval Nubia.” Current Anthropology 20(1979): 727–744.

Adams, William Y., Van Gerven, Dennis...


Keyes, Charles F. “Introduction.” In EthnicAdaptation and Identity: The Karen on the ThaiFrontier with Burma. Ed. by Charles F. Keyes.Philadelphia: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Human IssuesPress, 1979.

Keyes, Charles F. “The Dialectics of Ethnic Change.”In Ethnic Change. Ed. by Charles F. Keyes. 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81.

Khazanov, A. M. Nomads and the Outside World.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Knutsson, K. E. “Dichotomization and Integration:Aspects of interethnic relations in SouthernEthiopia.” In 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 Ed. byFredrik Barth.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1969.

Kozlov, V. “On the Concept of Ethnic Community.”Soviet Ethnology and Anthropology Today. Ed. by Yu.Bromley. The Hague : Mouton Publishers, 1974.

Leach, Edmund. Political Syste...


历史学者常争辩氏、羌是否为一个民族,或白马是羌人还是氐人。事实上,汉魏晋时期氏、、夷都是当时华夏之人对异族的称号,而非某族群自称。因此这是基于中原王朝与华夏边缘人群的互动,中原之人对其边缘人群的认知、分类与命名。《后汉书・西羌传》记载,某一羌人祖先(印)的后商,代代生养、分支、迁徙而形成整个西南地区的羌人,此应非历史事实。一个族群是由其“共同祖先”一代代“生”成一一这是人们对“族群”的误解。这种误解,使得许多近代民族史学者努力追溯某些民族的共同起源,也曾使得《后汉书・西羌传》的作者以“无弋爱剑的后代”将从青海河湟到云南北部的一些“羌人”联系在一起。

在商代,商人曾称西方人群或西方某一人群为羌。羌是商人的异族概念所以在商亡之后,羌这个概念便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商末,戎起初可能指渭水流域善战、好战的人群,包括姜与姬。在周克商之后,以姬姓周人为的人群开始东方化,相对的,未东方化的戎逐渐被视为异族或野蛮人。因此“戎”逐渐成为西方或北方异族的代名词。在公元前771年之后,华夏与戎的族群界线完全确立。在秦人与被其征服的戎人都成为华夏域中之民时,华夏的西方族群边界需要重新定义。这个新的族群边界被称作“羌”;商代文献中的“以羌”,在战国时被误为氏羌,用来指传说中的西方民族。稍后,当华夏认识陇山以西的人群时,他们称天水到洮河、白龙江一带的人为与羌,氏在东而羌在西。这个过程大约完成在秦与汉初。

当汉代中国的势力逐渐扩张至甘肃河西走廊、西域,青海地区的河湟,以及今四川南部、云南北部之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并与当地人群有往来接触时,原来被称作戎、氐羌或羌的西方华夏边缘人群不断被纳入华夏帝国,而成为郡县之民,于是汉代中原人心目中“羌”的地理人群概念也向西漂移。陇西是一个出发点,汉代人心目中“羌”的地理人群概念由此向3个方向扩张。往西北,在西汉中期“羌中”这个地理概念由西移往河西走廊。往...


族群认同与人类其他社会认同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而且是难以被其他认同取代的。正如格尔茨所指出的,当一个新国家成立时,为政者总是希望各族群放下根基性的族群感情联系(primordial ties),而团结在造成国家群体的公民联系(civil ties)之中。但事实上,新国家反而带来更多诉诸族群感情的对立,造成族群问题。政治群体的感情难以取代族群感情,阶级感情也不能,俄国与东欧共产世界解体后的局势变化,即为最好的见证。经过半个世纪以上强调无产阶级感情,但是在共产主义政权解体后,这儿又回到以族群为单位的政治对立之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究竟什么是中国人?为什么我们自称是中国人?作为一位研究中国边疆民族史的台湾学者,作者引用大量历史、考古和人类学资料,从一个新的角度——族群边缘的形成与历史回忆——来解读华夏(中国人)的本质,说明在特定的资源竞争与分配环境中,华夏边缘如何形成与变迁,华夏如何藉历史记忆与失忆来凝聚、扩张,以及华夏边缘人群如何藉历史记忆与失忆来成为华夏或成为非华夏。


书籍介绍

本书运用“边缘研究”方法,对“华夏边缘”作了新的解读。作者认为,所谓“边缘研究”,就是“这种研究法将研究的重点由民族的内涵转移至民族的边缘”。并由此通过对“华夏生态边界的形成”、“华夏族群边缘的形成与扩张”、“华夏族群边缘的维持与变迁”等的论述,用以揭示在特定的资源竞争与分配环境中,华夏边缘如何形成与变迁,华夏如何借历史记忆与失忆来凝聚、扩张,以及华夏边缘人群如何借历史记忆与失忆来成为华夏或成为非华夏。

究竟什么是中国人?作为一位研究中国边疆民族史的台湾学者,作者引用大量历史、考古和人类学资料,从一个新的角度——族群边缘的形成与历史回忆——来解读华夏(中国人)的本质,说明在特定的资源竞争与分配环境中,华夏边缘如何形成与变迁,华夏如何藉历史记忆与失忆来凝聚、扩张,以及华夏边缘人群如何藉历史记忆与失忆来成为华夏或成为非华夏。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epub(401+)
  • 不亏(466+)
  • 内容完整(372+)
  • 愉快的找书体验(425+)
  • 目录完整(478+)
  • 服务好(75+)
  • 赚了(603+)
  • 博大精深(270+)
  • 经典(414+)
  • 无颠倒(650+)
  • 速度慢(597+)
  • 内容齐全(346+)
  • 引人入胜(199+)

下载评价

  • 网友 车***波: ( 2025-01-10 03:06:11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养***秋: ( 2025-01-11 01:50:28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马***偲: ( 2025-01-17 19:17:02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方***旋: ( 2024-12-22 06:15:43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宫***玉: ( 2024-12-31 15:32:02 )

    我说完了。

  • 网友 堵***洁: ( 2025-01-09 14:14:30 )

    好用,支持

  • 网友 家***丝: ( 2025-01-13 15:03:46 )

    好6666666

  • 网友 相***儿: ( 2025-01-02 04:14:02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堵***格: ( 2024-12-26 15:04:14 )

    OK,还可以

  • 网友 芮***枫: ( 2024-12-30 15:06:24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权***波: ( 2024-12-28 10:15:50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通***蕊: ( 2024-12-28 19:40:21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郗***兰: ( 2025-01-13 02:54:21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孔***旋: ( 2024-12-27 13:11:23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印***文: ( 2025-01-06 00:10:03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随机推荐